胆囊炎吃什么好,能缓解吗

日期:2021-01-04 19:57:08

胆囊炎是一种由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疾病,非常常见。很多胆囊炎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只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就会减少胆囊炎的发作。那么,胆囊炎吃什么好呢?下面我们就通过文章内容一起看一下吧。

胆囊炎吃什么好?

1、山楂:山楂中含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味酸甘,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转化,对于吃肉或吃油腻物后感到饱胀的人,吃些山楂、山楂片、山楂水或山楂丸等,均可消食,山楂还可利胆汁,促进胃液分泌。

2、玉米须:玉米须有利胆、利尿等作用。玉米浑身是宝,连玉米须都可以用来煮水当茶喝,有消除水肿、降低血糖、清热祛湿、清肝利胆的功效。把玉米须与绿茶同泡,就是一款十分简便而又天然无害的减肥茶。同时吃煮玉米,要注意留最内层的两层薄皮和玉米须一起煮。

3、蒲公英:大多数人都知道蒲公英是个好的药材,那是因为蒲公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能够清热解毒,消肿和利尿。它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护肝的作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重点是能够有效的缓解胆囊炎患者的症状。

4、莲藕:胆囊炎的患者也比较适合吃些莲藕,这是因为莲藕中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等吧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莲藕和绿豆搭配食用,能健脾开胃、舒肝利胆、清热养血、降血压,适用于肝胆疾病和高血压患者,对胆囊炎的患者是很帮助的。

5、低脂肪食物:患有胆囊炎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尽量的多吃些低脂肪、低蛋白的食物,如果有需要的话尽量的以流食为主。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随着患者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鲜菜等。

胆囊炎严重需及时用药治疗

很多胆囊炎患者由于前期症状表现不明显从而导致耽误治疗,所以容易病情加重。在这里提醒大家胆囊炎如果有加重迹象,及时用药治疗是关键。

《黄帝内经》就有胆囊炎的相关论述,《灵枢五邪》记载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灵枢本藏》又载:“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说明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胁痛”和“胆胀”。

中医认为胆囊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见病因有: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饮食失节(嗜食肥甘)、感受外邪(湿热毒邪)、虫石阻滞、劳伤过度等。基本病机为胆失通降,“不通则痛”。

因此中医药治疗胆囊炎的方法就是疏肝利胆,而壮药四宝之一的鸡骨草胶囊性甘,微苦,凉,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的功效。鸡骨草胶囊能够有效的抑制胆囊炎所产生的疼痛,对于肝脾不和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腹部挛急作痛、脘腹疼痛、胁肋疼痛的症状,也会有显著的治果,不仅如此,鸡骨草胶囊还可以用于肝硬化、急性和慢性肝炎的治疗中。

鸡骨草胶囊方中鸡骨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止痛;茵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泻下散结,荡涤热毒,与茵陈合用清除湿热,可使湿热从小便而出;牛黄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猪胆汁镇咳、平喘,消炎、抗过敏,镇静、抗痉,具有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肠蠕动,使脂肪易于消化,促进脂溶性物质的吸收。白芍补血、柔肝、缓急止痛。

方中疏肝利胆药与活血化瘀药合用,在利胆方面有协同增效作用,使胆汁分泌量显著增加,通过利胆通腑、活血化瘀,改善胆汁瘀滞,促进胆囊慢性炎症消退。减轻胆囊壁纤维增生和肥厚,经过利胆可减少胆汁中沉淀压积。促进胆囊功能恢复,通过调节肝细胞功能状态能有效减轻肝细胞炎症和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

以上内容就是针对“胆囊炎吃什么好”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除了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之外,也可以搭配中药茶疗例胆舒茶一同使用,内部调理身体结构,清息利胆、温和养胆。

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二阳后咳嗽?

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二阳后咳嗽?

最近,新冠病毒又开始在部分地区流行起来,感染之后咳嗽、咳痰......纷纷出现,小编也收到不少网友的留言问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二阳后咳嗽症状,为

呼吸健康 2023-07-11 15:03:31
感染新冠止咳化痰吃什么?

感染新冠止咳化痰吃什么?

近期,多地出现新冠“二阳”病例,不过大家也不用感到恐慌,专家介绍本次二阳症状还是以咳嗽、咳痰为主,一般通过恰当的处理方法即可缓解不适,

呼吸健康 2023-07-11 15:03:31
新冠感染后期怎么化痰?试试这几种方法

新冠感染后期怎么化痰?试试这几种方法

对于新冠病毒想必大家已经不陌生了,有的人不仅经历过一阳,最近二阳也“没错过”。其实不管是一阳还是二阳,在感染后期咳痰都是比较常出现的症

呼吸健康 2023-07-11 15:03:31
再次感染新冠怎么才能止咳嗽?

再次感染新冠怎么才能止咳嗽?

不管是“初阳”还是“二阳”,新冠咳嗽就像是道迈不过去的坎,即使核酸转阴,鼻塞、咽痛也都消失了,唯有咳嗽这一症状,迟迟不见缓解。那么,再

呼吸健康 2023-07-11 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