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
  • 药品详情

地红霉素肠溶胶囊

来源: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2018-12-04 16:11:12

  •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19
  • 产品类别:化学药品
  • 剂型:胶囊剂
  • 规格:0.25g
  • 生产地址:济宁高新区同济科技工业园
  • 批准日期:2015-04-10
  • 药品本位码:86904127003169
品牌

辰欣

相关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鼻咽炎,扁桃体炎,单纯性皮肤软组织感染,长骨粗大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下列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引起。
2.急性支气管炎:由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引起。
3.社区获得性肺炎:由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引起。
4.鼻咽炎和扁桃体炎: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
5.单纯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化脓性链球菌引起。

不良反应

1.3299例患者口服本药(500mg/天)7-14天,没有发现与毒性有关的死亡或致残。87例患者(2.6%)因不良反应终止用药,其中35例(40%)是因恶心和腹痛终止用药。
2.另一临床试验(口服本药500mg/天,疗程5天)结果表明,35例患者(3.8%)因不良反应终止用药,其中15例(43%)是因恶心和腹痛终止用药。
与本药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如下:
(1)头痛(7.7%)、腹痛(7.1%)腹泻(6.7%)、恶心(5.9%)、消化不良(2.6%)、眩晕/头晕(2.1%)、皮疹(1.4%)、呕吐(1.1%)等。
(2)血小板计数增加(3.8%)、钾离子升高(2.6%)、碳酸氢盐减少(1.4%)、CPK增加(1.2%)、嗜酸性粒细胞增加(1.2%)、中性粒细胞增加(1.2%)、白细胞增加(0.8%)等。

禁忌

1.禁用于对地红霉素、红霉素和其他大环内酯抗生素严重过敏的患者。
2.不应用于可疑或潜在菌血症患者(因其不能提供有效的药物浓度达到治疗部位)。

注意事项

1.肝功能不全:轻度肝损伤患者,其平均Cmax、AUC和分布体积随服药次数的增多而略有增加,但不必调整剂量。
2.肾功能不全:其平均Cmax、AUC随肌酐清除率的降低而趋于升高,但肾脏损伤(包括透析)患者不必调整剂量。

包装

铝塑包装,外加复合膜袋,6粒/盒。

类型

处方药

医保

医保乙类

外用药

有效期

24个月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孕妇:
(1)对大鼠进行生殖研究,剂量高达人用量的21倍(根据mg/m2计算),对家兔的研究剂量为人用量的4倍。结果表明本品对生育力和胎儿均无损害。(2)对小鼠进行生殖研究,剂量高达人用量的8倍。结果表明本品可使胎儿体重显著降低。然而,对孕妇尚无适当的、很好的对照临床研究。因此,孕妇使用本品应权衡利弊。
3.分娩:对分娩的影响尚不清楚。
4.哺乳期:哺乳妇女母乳中是否含本品尚不清楚,但在母乳中发现了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且啮齿类动物母乳中也含本品。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儿童用药

12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老人用药

平均Cmax、AUC随年龄的增加而趋于升高,但在统计学或临床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时不必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1.特非那定:本品不影响特非那定代谢,体外试验证明两药物不发生相互作用,而与红霉素存在相互作用。
2.茶碱:一般情况下,正服用茶碱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不必调整茶碱剂量或监测血药浓度。需维持较高的茶碱血药浓度时,应检测血药浓度,并对剂量进行适应调整。
3.抗酸药或H2受体拮抗剂:服用抗酸药或H2受体拮抗剂后,立即服用本品可增加地红霉素的吸收。红霉素与下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明确,但与地红霉素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因此,联合用时应慎重。
4.:可降低的清除率,增加其药理作用。地高辛: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抗凝血药:可增加抗凝血药的作用,在老年人中更是如此。
5.:产生中毒症状,如外周血管痉挛和感觉迟钝。
6.其他药物:红霉素与下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报道:环孢菌素、环已巴比妥、卡马西平、阿芬太尼、丙比胺、苯妥英、溴隐停、丙戊酸盐、阿司米唑、洛伐他丁。

药物过量

1.症状:地红霉素的过量使用的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上部疼痛和痢疾。如果其他症状出现,可能是过敏反应或中毒的继发反应。
2.治疗:
(1)保持病人的呼吸畅通、通风,小心监视病人的征兆,维持血压正常和血清电解等。活性碳在多数情况下比呕吐或洗胃更能有效的降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2)考虑活性碳而不是胃排空,重复剂量的活性碳可以加强一些已经被吸收的药物的消除,当采用胃排空和活性碳时要保证病人的呼吸顺畅。多尿,腹膜的透析和血液渗析被证明对地红霉素过量无益,对慢性肾衰的病人血液渗析也不会加快地红霉素在血浆中的消除。

药物毒理

药理作用:
1.地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红霉胺的前体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2.动物体外试验和临床感染治疗均证实本品对下列微生物具有活性:
(1)需氧革兰氏阳性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针对甲氧西林敏感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2)需氧革兰氏阴性微生物: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莫拉菌
(3)其他微生物:肺炎支原体。
3.体外试验表明(其临床意义尚不完全清楚):本品对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葡萄球菌(C、F、G组);百日咳鲍特菌;痤疮丙酸杆菌等有活性。
毒理研究:
1.遗传毒性:标准组合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品未见致突变作用。
2.生殖毒性:
(1)大鼠和家兔分别给予本品的剂量达临床最大推荐剂量的21倍和4倍(以体表面积计)时,对动物的生育力和胎儿均无损害。CD-1小鼠给药剂量达1000mg/kg(以体表面积计,为人用最大推荐剂量的8倍),出现胎儿体重降低、骨化不全、发育延迟。
(2)大鼠在交配前2周、整个交配期和整个妊娠期给予本品剂量达1000mg/kg时,也可见骨化程度的降低。目前尚无在孕妇上进行充分和严格对照的研究,所以孕妇的使用,应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3)尚不清楚本品是否经人乳汁分泌,但是本品可分泌于啮齿类动物的母乳中,而且其它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也可以人乳中分泌,因此哺乳期的妇女应慎用。
3.致癌性:尚无动物终身给予本品对致癌潜在性的研究结果。

药代动力学

1.吸收:口服后本品被迅速吸收,通过非酶水解转化成生物活性物质红霉胺,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10%。
2.分布:红霉胺迅速、广泛分布到组织中,其细胞内浓度高于组织浓度,而组织浓度又明显高于血浆浓度。其蛋白结合率为15-30%,平均表观分布体积(VDSS)为800L(504-1041L)。
3.代谢和排泄:红霉胺几乎不经过肝脏代谢,81-97%的药物由胆汁途径消除,约2%的药物由肾脏消除。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其平均血浆半衰期约8小时(2-36小时),平均消除半衰期约44小时(16-65小时),平均表观清除率约23L/h(20-32L/h)。
4.食物的影响:本品可与食物同服或饭后1小时内服用。研究表明饭后服用本品,其吸收略有下降,而饭前1小时服用,其Cmax下降33%,AUC下降31%。食物中脂肪的高低对生物利用度几乎没有影响。

贮藏

遮光,密封,置室温干燥处(10-30℃)保存。

执行标准

YBH05762005

用法用量

本品可与食物同服或饭后一小时内服用,不得分割、压碎、咀嚼。常规剂量:一天一次,一次两粒。

性状

本品为肠溶胶囊,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或粉末。